“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历史回响与深远意义

最后编辑时间:2024-08-22 20:39:51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发展才是硬道理”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守正创新,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贡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生产力上的巨大体现就是对生产力作用的重新确认与高度重视,将其作为统领全局的重要抓手,使其在中国大地发挥改天换地、旧貌换新颜的历史作用。“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守正创新,把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第一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标志性范畴。

  “发展才是硬道理”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植根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哲学变革之中,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辩证统一基础上的实践外化。

  “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论断,源于改革开放之初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尤其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确立为其提供了思想先导的作用。思想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具有引领全局的根本作用。在思想路线的指引下,在实践的深处切中现实,抓住发展这一关乎社会主义根本的关键环节,不断促进整个社会的不断变革,为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以及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正是在思想路线的指导下,我们打破主观偏见的束缚、破解教条主义的迷雾,把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在生产力不断提升与生产关系良性调整的基础上,成功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阐述,邓小平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为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提供了历史方位基础。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创新性地提出了共产主义发展阶段分为第一阶段(初级阶段)与高级阶段的重要论断,并对这两个阶段的特点进行了预设性的描述。后来,列宁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把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定位为社会主义,把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定位为共产主义。这为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尽管提出了社会主义阶段,但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并未进行细分。邓小平根据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原创性贡献。

(责任编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