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冬天越容易上火找准病位才有效!云太医推荐几种中成药清五脏之火建议收藏

最后编辑时间:2023-12-20 07:29:26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没有,越是到了冬天,越容易出现上火的情况,比如说手心热、嗓子疼、口舌生疮,大便干燥这些,另外看舌象的话,舌尖特别红,心烦失眠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

  一是因为我们很多城市,都开始供暖了,或者自己家里也开起了空调,这样会加快我们津液,阴液的流失,出现干燥上火的情况。

  二是因为,我们穿的衣服太厚,减少了我们皮肤表面阳气的外邪,阳气淤堵在我们的身上,也很容易造成我们上火。

  三是因为,天一冷,毛孔就闭的紧紧的,抵抗外邪的侵袭。但是这就会有个啥问题呢,外面的进不来,里面的也出不去了,你吃点什么热量高的东西,这个热就很不容易散出去,人就容易上火。

  中医所说的“上火”泛指各种炎症。如鼻黏膜、口腔黏膜、眼结膜、咽部等。虽然都是上火,但有虚实之分。

  “实火”多是因为气候原因所致,如气温突然变化、空气干燥、沙尘等;其次是因为饮食引起的如吃火锅、辛辣食物、过量饮酒等。一般表示为牙疼、喉痛、口舌生疮、口渴、便秘等。

  “虚火”一般多因急躁、疲劳过度等原因引起,如果感觉燥热,或出虚汗、口干、心烦、失眠、耳鸣、头晕等,就属“虚火”“虚火”阴阳失调所致,但不是因为阳气绝对过剩,而是因为阴虚而造成了阳盛假象。

  “实火”自然需要清热泻火,可服用牛黄类药物可降实火。“虚火”则应该以“养阴”为主,可服用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等养阴润燥的药物。

  症状有口干、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唇裂、目赤、头晕、耳鸣及微咳等。上焦有火:突出表示为“吃不下”这是火在心肺。

  用药指导:可选用上清丸、牛黄上清丸(片)、黄连上清丸(片)、牛黄解毒丸(片)、三黄片等。也可用菊花、金银花、薄荷、板蓝根、桔梗各10克。小儿可选服珠黄散等。

  症状为时而胃火亢盛,中焦有火:突出表示为“受不了”这是火在脾胃。食不知饱,时而呃气上逆,脘腹胀满,不思饮食。

  用药指导:宜选用栀子金花丸、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清胃散。也可采用三黄汤加白芍煎汤服。小儿宜服七珍丹等。

  症状为大便干结、小便短少、尿色黄赤、浑浊有味、尿痛、尿道灼热、小腹胀满、小便有利;妇女阴部时痒、白带增多,下焦有火:突出表示为“拉不出”这是火在肝、肾、膀胱、大小肠等部位。甚至带黄。

  用药指导:常用中药可选三黄片、当归龙荟丸、栀子金花丸、龙胆泻肝软胶囊等;也可选用八正散、三金片、复方石苇片等。

  肝有火主要表现在眼干、眼痒、结膜炎、眼屎分泌;脾气温和易冲动,肝火:肝开窍于目。感觉压不住火,总想发脾气,有时甚至有胸肋刺痛感。

  患者舌边尖发红、心烦意乱、多梦或睡不着觉、小便黄甚至有热辣刺痛感;口渴,心火:心有火主要表现在舌。想大量饮水等。

  患者舌苔黄腻、口苦口干、口唇生疮、想大量饮水。胃有火主要表现在牙,脾胃火:脾有火主要表现在口舌。患者牙龈痛、牙龈红肿、牙根发炎、口臭、大便干燥。

  一般“火”大的孩子平素性情急躁、烦躁易怒、大便干、手足心热、喜食冷饮,小儿:小儿易发肺火。且食欲一般都比较差,睡觉时盖不住被子,喜欢俯卧而睡,口唇发红、舌质红、舌苔少、脉细而快。

  云太医提醒:中医用药讲究得是辩证治疗,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某些症状就去盲目用药,从而导致疗效差甚至相反的效果。所以我们在上“火”的时候应该请中医师确定自己的症状后再决定用什么药去火,已达到最佳的效果。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网络视听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责任编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