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下潭尾红树林公园:“海上森林”生长“城市绿芯”

最后编辑时间:2024-01-24 21:48:45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从高空俯瞰福建厦门同安湾,湾顶的大桥两侧,片片绿意如翡翠般镶嵌在蔚蓝海面;走上栈道,随着潮水层层涌起,高低错落的红树林轻轻摇曳、生机盎然。这里是下潭尾红树林公园,福建省最大的人工重构红树林主题生态公园,也是厦门海湾生态修复的一个成功样本。

  55岁的林永生从小在同安湾畔的琼头村长大。在他的儿时记忆里,湾区就是一片淤泥荒滩,石头缝里藏着海蛎子,村民们捕鱼挖蛎,后来围网养殖渐渐发展起来,“废水排到海里,野生的红树林越来越少了。”

  红树林是“海上森林”,也是“海洋绿肺”。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急剧退化,加上台风、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的侵袭,使得下潭尾海域的生态环境、沿岸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有数据显示,2001年至2010年间,同安湾海域平均每年发生赤潮2.5次。

  2005年,厦门市下决心开展红树林生态修复。厦门大学林鹏院士的科研团队来到这里,培育种植100亩试验林,滩涂地里的红树林种活了,生态修复的路子更加清晰。厦门市海洋发展局项目建设负责人余炎烽介绍,2010年以来,厦门市分期实施红树林生态修复:一期通过退养清滩、水道清淤、围堰造滩、红树种植等举措,修复红树林44公顷,主要树种包括秋茄、桐花树、木榄等;二期新增种植红树林36公顷,主要树种包括桐花树、秋茄、木榄、红海榄等。至2020年,下潭尾红树林生态修复总面积达404公顷,其中,退养清滩面积180公顷,累计种植红树林85公顷,整治岸线公里。

  海湾生态系统因此重塑。下潭尾红树林公园科学构建“红树林+光滩+潮沟+浅水水域”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为红树林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创造了基础。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科研团队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红树林修复区鱼类、贝类和虾蟹类物种数和生物量较修复前均有所增加,其中物种总数增加2.4倍,生物量分别提高2.99倍、4.76倍和1.19倍。“林—滩—海”生命共同体和红树林生态屏障愈加稳固,海岸带生态活力与韧性不断增强。

  下潭尾红树林公园自开放以来,游客最多时一天达5万人次。林永生在公园里做起了保安工作,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风景比以前好了几百倍呢!”他笑道。

  久久为功,美丽蝶变。如今的下潭尾红树林公园,已建设成为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游憩观赏于一体的“城市绿芯”,为厦门高颜值高素质国际化现代化的花园城市增添新名片。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