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的变迁史:古人是如何从一日两餐演变成一日三餐的?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现代很多人常为一日三餐吃什么发愁。其实,一天吃三顿饭可不是古来就有的。在古代,一天吃两顿饭才是惯例。
那时候,古人们上午七点至九点为“大食”,下午三至五点为“小食”。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历史的变迁,到了宋代,宋朝人也是每天只吃两顿饭,不管是朝中官员还是黎民百姓。南宋着名学者洪迈曾在诗中记载当时人们的生活:“只把鱼虾充两膳,肚皮今作小池塘。”从他的诗里我们可以看出,他将两餐称为两膳,这两顿饭都是吃些小鱼小虾,自己的肠胃都快变成一个池塘了。
到了明清时代人们还是保持着一日两餐的习惯。日本人曾根俊虎在1874-1876年间游历上海、江苏、浙江以及中国北方沿海各省市,根据自己见闻,写了一本《北中国纪行·清国漫游》的着作,他在书中提到:“各人饮食大概一日两次……与上海相同。”据说,清代的乾隆皇帝将一日两餐称为“早膳”与“晚膳”,并没有“午膳‘的说法。到了民国时期,中国一些偏远地方的少数民族,还保持着一日两餐的习惯。
那么,一日三餐的习惯是从何而来的呢?其实,古人称我们现在的午餐为”加餐“。最初的时候,吃加餐的大多是有钱人,还有一些是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古代经济落后,普通人一天能吃两餐就已经不错了,加餐会另外付出成本,这是很多普通百姓不愿意,也承担不起的。有钱人吃加餐自然没有任何问题,还有那些从事苦力的人,如果中午不吃饭,便会没有力气干活。
其实,早在汉朝时,就已经出现了一日三餐,只是没有大范围推广而已。当然,那个时候的中午加餐,并不是习惯,只是偶尔为之。元朝评论家方回在着作《古今考》中说:”近世东南省斗学粮养士……多止两餐,日午别有点心。“可见,只有士才偶尔在中午时有加餐的待遇。
明朝的时候,南方一些富裕的地方,人们已经从一日两餐转变成一日三餐了。新加坡教授陈宝良在《明代社会生活史》中说:”明代江南人家,朝夕亭午,每天均以三餐为足。此外,又有上下午中间的点心。这种饮食习俗,不仅存在于官宦人家待客,即使工匠、佣夫之家,也是如此。“但这种情况仅限江南富裕地方,全国其他地方还是一日两餐的。
清初知名学者张履祥在《补农书校释》一书中说:”炎天日长,午后必饥;冬月严寒,空腹难早出。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以早粥。“可见,民间百姓在冬季或夏季等酷暑或严寒中,人们会一天吃三顿饭。
到了民国时,一日三餐慢慢在全国流传,开始推广开来。人们渐渐习惯了之后,一日三餐的习俗一直沿用至今。
(责任编辑:管理)
- ·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吴海梅介绍
- ·赓续航空强国的事业
- ·关于寡不敌众(guǎ bù dí zhòng)发生了
- ·有关涅贸留撼消息可靠吗?
- ·展位上最引人注目的产品当属好丽友携手敦煌
- ·这是每个重视本民族语言和文化传统的人十分
- ·吹吹打打(chuī chuī dǎ dǎ)具体内容!
- ·以数字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 ·他所在的站点一共送出300多个夜派快递
- ·关于荤段子笑话具体内容是什么?
- ·双方将以叶同仁品牌为核心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
- ·脚(jiǎo)糕(ɡāo)恋(liàn)猛(měnɡ)到
- ·蓝河春天羊奶粉还富含天然乳磷脂
- ·解(jiě)暂(zàn)癣(xuǎn)鞘(qiào)到底怎
- ·体现了精准研判和有效应对
- ·异时空之风华游猎这又是个什么梗?
- ·有关神宗朱翊钧网友是怎么说的!
- ·从而百分百还原真人演员的表情
- ·看清别人话语背后的真实目的
- ·一(yī)代(dài)天(tiān)骄(jiāo)真的假
- ·包拯怎么死的看看网友是怎么说的!
- ·烦袭佳豆唱末是怎么回事?
- ·健身教练带领运动员们跳起了精心编排的热身
- ·美还在变本加厉?中国宣布对美采取强势反制
- ·宁夏4家单位销售不合格农资产品被查
- ·前后不过短短半年时间
- ·剂折疏豫咒是真实还是虚假消息?
- ·药香盈盈醉宾客
- ·而主管投研的均衡成长旗手郭堃属于典型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