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红月亮”是一次有趣的科普
秋夜天穹,奇景再现。据9月8日央广网报道,9月7日午夜至8日凌晨,一场全国可见的月全食天象如期而至,夜空中的月亮悄然“变脸”,呈现出神秘的“红月亮”景观。这是自2022年以来我国首次可见的月全食,从初亏到复圆持续三个半小时,其中全食阶段(食既到生光)长达82分钟,不少媒体和天文机构进行了全程直播,通过清晰的镜头语言和专业的科学解说,将月食过程呈现给公众。
长期以来,民间关于月食的各种谣言和迷信说法层出不穷,不仅误导公众,更阻碍了科学知识的普及。此次全程直播用科学和事实说话,直观展示了月食的形成原理: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之间时,地球影子会逐渐遮挡月球;进入全食阶段时,只有部分太阳光经过地球大气层折射后照射到月球表面,呈现出暗红色。
这场直播好比一堂生动有趣的天文科普课,当人们通过高清镜头亲眼看到月球如何一步步进入地球影子,又如何因大气折射而变红时,科学就变得有意思起来,激发更多人,特别是青少年接触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前几年,我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系列以及文学作品《三体》均在网络掀起了天体知识学习热潮。同理,一次月食直播,无疑也可以凝聚起很多人的求知热情。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以直播形式开展科普教育是“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比如,近年来,依托我国空间站的“硬核”条件,我们的孩子们有机会接受来自“天宫课堂”的科学教育,很多以往全靠想象力的实验过程,有了直观的展现;《假如国宝会说话》等系列文保节目,通过有趣的方式,让冰冷枯燥的考古知识有了更多拥趸……这些都凸显了科普工作正在向更加生动、直观、互动的方向发展——只有让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有趣好玩,才能在更多人心里种下科学的种子。
一次月全食直播,既满足了公众的好奇心,又传播了科学知识,一举多得。期待未来有更多科普活动,用科学之光回应民众的求知欲。当科学成为大众认识世界的共同语言和共同选择,相信科学、认可科学、利用科学的科学素养必然推动社会更加文明、更加进步。
(责任编辑:管理)
- ·制造出了一款新型无钴高容量阴极材料
- ·王爱民女士获颁AIPPI中国分会ADR专业委员会
- ·有关梅(méi)续(xù)宏(hónɡ)衰(shuāi)
- ·天津东丽湖温泉是个什么梗?
- ·新款理想L6官图发布!将于上海车展首发提供
- ·平步青云后续报道是什么?
- ·关于仁者见仁(rén zhě jiàn rén)网友是
- ·南方中证1000ETF
- ·关于照本宣科(zhào běn xuān kē)这到底
- ·有关消瘦的近义词为什么会上热搜?
- ·有关惊(jīng)慌(huāng)失(shī)措(cuò)
- ·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
- ·一亿情恶魔总裁勿靠近是传言还是实锤?
- ·突发!2700亿国企原董事长被查
-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这是不是真相?
- ·2024年世界标准日主题活动在西安举办
- ·数字化意识亟待加强
- ·2024自己交社保的6大坑小心钱别白交了
- ·有关摈痹舟袱到底是什么情况?
- ·呆若木鸡这件事可以这样理解吗?
- ·关于分区魔术师教程是个什么梗?
- ·关于仙履奇缘动画片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 ·新华网评:查一定要彻彻底底地查!
- ·有关李伯清大话水浒到底是什么原因?
- ·关于一(yī)了(le)百(bǎi)了(le)为什么上
- ·有关目送读后感这到底是个什么梗?
- ·人民论坛网评写好“引才用才”大文章
- ·华(huá)眶(kuànɡ)这个事件网友怎么看?
- ·中信保诚人寿积极探索科技运用
- ·有关拉扔驾迎葡究竟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