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行星撞地球我们怎麼办(嘮“科”)

最后编辑时间:2025-03-22 20:00:55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最近,“一颗编号為2024 YR4的小行星可能会在8年后撞击地球”的消息,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对於这类危险,应该如何应对?

  首先我们要来了解一下,像2024 YR4这样的“不速之客”究竟是从哪裡来的。在遥远的过去,太阳系曾经是一个巨大的原行星盘,经过漫长岁月的演化,行星盘最终形成了如今八大行星為主体的格局。然而,太阳系内还是“散落”着一些没有形成大行星的物质成分——小天体(包括小行星和彗星)。小天体主要分布在两个区域:一个是位於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主带,另一个是海王星轨道之外的柯伊伯带。

  我们将近日点距离小於1.3个天文单位的小行星,称為近地小行星。近地小行星大多起源於小行星主带和柯伊伯带,或是受临近大行星的引力摄动,或是遭受撞击,它们中的部分轨道会发生变化,甚至可能靠近地球轨道。2024 YR4是石质小行星,初步判断来自小行星主带。

  小行星撞击地球,“威力”几何?直径小於10米的小行星经过大气层时基本被烧蚀殆尽,通常会伴随着火流星和流星现象。直径20米内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一般不会导致大规模的人员伤亡。直径50米的小行星撞击可能导致相当大规模的影响,比如,1908年,在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古斯河附近地区,一颗直径50米左右的小天体发生空中爆炸,摧毁了约2000平方公裡的森林。直径超过10公裡的小行星撞击,则会引起全球性灾难并伴随大规模物种灭绝,科学界普遍认為这就是造成恐龙大规模灭绝的原因之一。

  根据现有的观测数据,2024 YR4直径在40米至90米之间。人类对近地小行星轨道的预测会随着观测的持续而有所调整,撞击概率也会发生变化。据报道,这颗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曾一度达到3.1%左右。然而,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最新的天文观测结果,撞击概率已被调整為“接近於零”。

  第一步是发现。我国的观测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但正在不断发展。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发现了60多颗新的近地小行星。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為代表的科研机构,利用光学巡天望远镜发现的近地小行星数量佔全国发现数量的85%以上。

  第二步是监测。近地小行星有没有潜在威胁,需要长期跟踪观测。国际上将直径10米以上、撞击概率大於1%的近地小行星视為需要重点监测的目标。我国正在加快技术能力储备,採用更大口径的望远镜支撑监测水平,同时提升利用观测识别危险目标的能力。

  第三步是预警。有了发现和监测,还需要对撞击风险进行刻画,包括对撞击概率的计算和“危险走廊”的评估。2024年12月4日0时15分,一颗直径约0.75至1米的小行星在西伯利亚上空以15.5千米/秒的速度撞入大气层。这是人类歷史上第十一次成功预警小行星撞击地球,也是紫金山天文台首次自主预警,并完成了落点预报。

  国际上认為,对於直径大於20米、20年内有10%以上撞击概率的目标,需要啟动响应,确定“危险走廊”并提供信息,以便让处在风险中的人们做好应急准备。我们将这种响应机制称為“被动防御”。根据目前的观测计算结果,中国不在2024 YR4引发的“危险走廊”上。

  最后一个环节是防御。除了前述的“被动防御”,国际上对直径大於50米、50年内有1%以上的撞击概率的目标,考虑是否需要採取主动防御的措施,例如使用动能撞击的方式将其“打偏”,以减少对地球的威胁。

  虽然小行星撞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潜在威胁,但随着观测、预警及防御能力的提升,面对小行星的“造访”,公眾不必过於担忧。

  人民网上海3月21日电 (记者车柯蒙)3月20日,2025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作為全球三大家电及消费电子展之一,今年的AWE聚焦“AI科技、AI生活”。…

  人民网北京3月21日电 (记者孙博洋)记者从中国质量万裡行促进会了解到,3月15日,以“立诚信 破内卷 共筑质量长城”為主题的2025年中国质量万裡行3·15主题活动在京举办。活动上,中国质量万裡行促进会秘书长赵陕雄发布了中国质量万裡行2025年行动计划。…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