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早准快因地制宜开展服务——甘肃气象部门全力应对强降水纪实

最后编辑时间:2024-07-30 07:02:26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7月以来,甘肃东南的天空如同“漏水”一般,暴雨接连而至。22日至24日,甘肃出现区域性暴雨,4站累计降水量超历史极值。对于湿陷性黄土地质结构的甘肃来说,强降水虽不常见,但一经出现,随时可能引发滑坡、塌方等次生灾害,危险如影随形。

  这次来势汹汹的特大暴雨在气象部门的“预料之中”。20日,甘肃省气象局提前两天向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发送重大气象信息专报,明确指出此次降水的量级、落区和时间。

  随着应急响应和预警信号不断升级,降水落区和量级与前期预报数据吻合。根据预报预警,相关部门的人员转移工作紧张有序进行。

  “此次预报的侧重点是降水量级。我们判断极有可能出现特大暴雨,降水呈现累计降水量大、强度强、落区集中的特点。”兰州中心气象台值班首席预报员伏晶表示。

  7月22日,根据预报预警信息,甘肃省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庄浪公路段工作人员清理所辖养路段路面淤泥及杂物。 图/魏艳艳

  在超前准确预报的基础上,甘肃省气象局还把“早发布、早预警”作为闭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防汛重点单位根据预报信息,安排应急值班全员在岗,重点乡镇提前制定人员撤离方案。

  22日晚,定西市通渭县陇山镇黄家窑村党支部书记南映芝彻夜未眠。从22日20时到23日8时,他累计发出100多条汛情和防汛工作消息。

  “一直以来,通渭县干旱少雨,此前陇山镇年平均降水量只有450毫米,就怕群众掉以轻心。”南映芝说。截至23日5时,黄家窑村无人员伤亡,忙碌了一夜的南映芝和村干部们松了口气。

  同样,在陇南市武都区三河镇李台村,“如果没有气象预警信息,我们村180多户人家,也许十几分钟内就会遭遇洪水侵袭,后果不堪设想。”李台村气象信息员李成近回忆。

  “我们在预报预警过程中突出‘早、准、快’,即提前7天开始在全省视频会商和综合通报会中提到此次强降水过程,提前2天明确这是一次罕见暴雨过程,并发布了各类预警。”兰州中心气象台副台长王勇说。

  今年汛期,兰州中心气象台大力开展主客观检验评估业务,为预报员配备“指南针”,同时,完善短时临近预警系统业务,使得预警信号发布“快上加快”。

  “此次大暴雨较为罕见,对铁路、公路正常运行造成一定影响。”甘肃省气象服务中心主任程鹏介绍,甘肃气象部门在行业服务方面不敢放松一丝警惕。

  甘肃地形复杂,低层气流波动的阻塞、分流、汇聚效应十分明显,使得水汽和不稳定能量的空间分布极为不均,这也直接导致低层辐合线的时空尺度更小、更难捕捉。

  甘肃气象部门加强与各行业部门的会商联动,派4名气象专家到省应急管理厅、水利厅、森林消防总队以及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开展驻场服务。在气象部门重点汇报强降水过程影响铁路运行的主要时段、小时雨强、累计雨量后,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先后对受强降水影响的银西高铁、西平线、宝中线、天华线、陇海线、兰渝线等铁路实施停运、限速和警戒等措施。

  此外,甘肃气象部门还规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23日1时,甘肃省自然资源厅、甘肃省气象局联合首次以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名义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同日15时,甘肃省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启动暴雨红色预警。

  “对消防救援来说,气象预警可以助力实现‘力量跟着汛情走、救灾抢在成灾前’的目标。”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指挥中心副主任文力说。

  面对复杂严峻的汛期天气形势,甘肃气象部门将继续准确把握汛期气象服务的规律和特点,聚焦重大灾害、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积极融入地方政府防灾减灾救灾全过程、行业和公众生产生活各领域,突出气象预报预警的“早、准、快”,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主办:中国气象局办公室承办: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协办: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