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山城炸不垮

最后编辑时间:2025-07-01 15:37:10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6月5日一早,90岁的程铭从床上起身,身体站不稳,却执意要出门。他对老伴说:“我一定要去,我没有第二个80周年了。”

  这天,他要参加重庆大轰炸纪念日活动。6月5日,重庆全城拉响防空警报,举行纪念活动,向在重庆大轰炸中遇难的同胞致哀,警醒市民勿忘歷史。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今年的活动也邀请了程铭等大轰炸亲歷者参加。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的战略地位迅速提升,成為中国战时首都和大后方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也成為侵华日军的重要军事目标。

  1938年2月18日,侵华日军集中主要航空兵力,开始对重庆及其周边地区进行地毯式轰炸,山城随即沦為一片火海。

  1939年5月3日至4日,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土地上制造了歷史上罕见的空中大屠杀,向重庆人口最密集的住宅区投弹,死者几乎全為平民。

  据《重庆市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名录》统计,1938年2月18日至1944年12月19日,重庆主城及其周边区县遭受了日机近万架次18000多枚炸弹的轰炸,直接伤亡32000多人,房屋毁损17000多幢。

  借助山城的特殊地形,重庆人民开凿了数百个防空洞。除了防空警报、警鐘,空袭时重庆各处还悬挂红灯笼示警。

  在头顶敌机的轰鸣声中,各党派、各团体发表宣言或通电,民眾们意志坚定同仇敌愾,一致表示决心共赴国难,迎击暴敌。

  40岁的巴金在重庆写下了小说《寒夜》的开篇。郭沫若、茅盾、巴金、冰心、老舍、曹禺等一批文坛巨匠,握紧手中的笔,写下艰苦卓绝的斗争和中华民族不屈的信念。中国共產党领导的《新华日报》以大量通讯、特写和评论对日军暴行进行揭露声讨。

  中国人民用行动証明了坚持抗战的决心和意志,坚挺起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1944年年底,日军的战略轰炸以失败宣告结束。

  那场战火,是幸存下来的重庆人难以泯灭的痛苦记忆。但在日军长达六年零十个月的狂轰滥炸中,重庆这座坚韧的城市耸立不倒,成為与伦敦、莫斯科等齐名的二战英雄城市。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