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野生玛瑙翔龙发生了什么?

最后编辑时间:2025-07-05 14:02:04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截至2024年底,湖南高铁里程接近2400公里,排名全国第八,中部第二,并在2022年就实现了“市市通高铁”。

  比如,原来计划“十三五”规划开工建设的铜吉高铁、娄邵高铁和长赣高铁都被推迟到了“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规划中纳入了10条铁路,但宜昌至常德、黔江至吉首、永州至清远至广州、益阳至娄底、张家界至石门(澧县)、衡阳至柳州、常德经岳阳至九江等7条至今都未能开工建设。

  但是,目前已进入二季度,至今还未有一条新的铁路项目开工建设。其中,希望最大的还算是“十年磨一剑”的长赣高铁了。

  然而,这也同时意味着,有着地理区位优势的湖南铁路建设,已从过去的领跑状态变成需要加快补课的“后进生”了。

  二是,希望将上述7条铁路结转纳入“十五五”铁路发展规划,并希望支持将长沙至九江、怀化至桂林、长沙西经韶山至娄底、娄底至邵阳4条高铁,兴永郴赣、荆岳2条铁路及衡茶吉铁路扩能改造,纳入国家“十五五”铁路发展规划。

  背后一个共同的因素不容忽视,那就是当前大多数地方包括高铁在内的基建存量基础已经比较高,同时受人口和城镇化空间等多个变量的影响,高铁建设的增量空间,不可避免遭遇压缩。

  作为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中部交通枢纽,湖南的铁路发展上限其实比较高,相关建设滞后,不能真正形成显着的高铁枢纽优势,便很可能弱化地理区位优势的释放。

  2023年,湖南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3.1%。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6.1%,比全国整整低了22个百分点。

  2024年,湖南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2.8%。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9%,比全国高出1.5个百分点。这种回暖,也是缩小与全国GDP增速差距的原因之一。

  从客观原因看,这些面临“难产”的线路,不少属于跨省高铁,项目的启动必然涉及更多方面的利益博弈,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铁路建设的地方出资比例明显增高。这对地方的“钱袋子”是个非常现实的考验。

  一方面,需要加快发展,来为投资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另一方面,投资的企稳,又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两者相辅相成。

  对于湖南而言,特殊性还体现在,既缺乏沿海省份那样的“家底”,又不具备一些战略大省那样的政策倾斜力度,所以铁路建设,也就更依赖于“自力更生”。

  这也对更多地方带来启示:很多发展窗口期都稍纵即逝,越到后期,“补课”的难度越大,不确定性也越大。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