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大老虎罪名有变真相是什么?

最后编辑时间:2025-01-15 07:51:10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听说革命老区安徽六安市,围绕“一隻鹅”形成了160亿元產业规模,记者感到很新鲜。新年伊始,迎着冬日暖阳,驱车扎进大别山裡。

  10多年前,金家群和丈夫返乡创业,将目光锁定在鹅系列食品开发上,咸鹅、咸鹅爪、咸鹅肫等腌制品都是常年畅销的拳头產品。

  生意一直红红火火,但金家群在与本地企业家交流时,发现大家不约而同流露出一丝“小遗憾”:皖西白鹅浑身都是宝,隻做成腌制品,是不是大材小用了?

  2024年4月,在六安市裕安区政府、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共同推动下,皖西白鹅食品加工研究院正式成立。

  高校在食品领域的创新成果,在六安鹅食品深加工產业实现落地。当地鹅食品深加工企业在养殖、屠宰、加工等环节逐渐实现标准化生產,兼顾口感与营养的十余种鹅菜品,不仅登上本地人的餐桌,还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全国各地。

  与此同时,金家群也“赶时髦”做起了直播带货,自家企业一年销售额突破3亿元大关,还带动形成周边规模养殖户100多家。

  第二站,记者走进位於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六安市海洋羽毛有限公司。展厅内,各类羽绒新產品,琳琅满目。

  企业负责人张文军随手抓起一把羽绒,鬆开,霎时间无数“雪花”在他手中绽放,“看,皖西白鹅绒就是好!”

  每年冬天,都是皖西白鹅绒质量最优的时期。一片鹅绒重不过一克,装进袋裡,却能卖到每吨上百万元的高价。

  张文军拿出一簇羽绒尝试点燃,却隻见冒烟不见明火。“这是企业自主研发的阻燃羽绒材料,已经用於户外徒步、消防等特种装备生產上。”张文军自豪地说。

  2018年,海洋羽毛成立企业研究中心,与高校联手研发出抗菌绒、防水绒、彩色绒等科技羽绒產品,已成為国内外一线服装品牌原材料供应商。

  “都是机器制作,都是好球。”王莉顿了顿说,“家门口打工每个月能挣5000块,镇上羽毛球產业发展挺好!”数据显示“六安造”羽毛球已佔全国训练用球的40%。

  “你看,绿水青山之间,每年超1700万隻的鹅饲养量,完备、先进的制造业体系,还有日益提升的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这不就是我们身在山乡、竞争全球的底气嘛!”张文军的话在记者耳畔久久回荡。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