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青年”吴岸发:90后“新农人”诚信为本科技助农

最后编辑时间:2024-12-09 07:20:26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吴岸发,广州农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一次偶然的创业,他从大学生变身“新农人”。他用7年时间深入全国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田间地头,搭建线上线下多元化销售体系,助力32个地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区域农产品的知名度,通过科技兴农带动农户创收增收。2016年以来,他带领团队累计销售特色果品超过1万吨,触达用户超过1亿人次,带动就业5000余人,直接或间接推动30多个乡村脱贫,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出生于潮汕地区的吴岸发骨子里自带“创业基因”。证明自己的创业能力,实现自己的创新梦想,是吴岸发一直以来的追求。

  大学期间,吴岸发在微信朋友圈卖服装。在吴岸发看来,当自己勇敢走出舒适圈时,本身就是一种自我突破和成长。读大三的时候,他看到一名来自陕西礼泉的同学的求助信息:“希望大家帮农户售卖丰产但滞销的苹果。”吴岸发决定试一试。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苹果上线没几天就卖光了。但由于果品缺乏足够保护,长距离运输后损毁严重,3000件货品中有2000件需要退款。此时,给农户的货款已全部付完,吴岸发只好全额赔偿,亏了近6万元,几乎花掉他之前赚来的所有钱。

  于吴岸发而言,凡是经历,皆为馈赠,过程比结果重要。虽然“出师不利”,但他积累了一批忠实消费者,还发现了新商机——水果生意规模大,消费频次高,需要苛刻的品质把控和物流保障。随后,他大胆创立广州农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售卖生鲜产品。在他看来,水果是“刚需”产品,不愁没有消费者,但这一赛道的竞争也相当激烈。对比线下商超售价后,他从源头做起,减少中间商环节,选取品质中上的种类,以更优惠的价格突围。

  海南的芒果、陕西的猕猴桃、山东的秋月梨、徐闻的菠萝……吴岸发团队有一张水果“年历”,跟随四季流转和地域变化,团队成员如同“侦探”一般深入水果产地,通过完善的物流,把新鲜的当季好货快速送达消费者家中。

  创业之初,吴岸发的团队面临的第一道难题是如何获得原产地果农的信任。“有些果农觉得我们是骗子,很多时候都不搭理我们。”吴岸发说,在果农已经和传统水果批发商户绑定的情况下,一次性付款成为“打动”果农的唯一选项。直到有一次在海南,他和其中一位果农合作并获得其信任后,有合作意愿的农户才逐渐增多。

  在水果消费领域,品控是核心问题。吴岸发的品控小组常年在全国各地订货和分发。什么时令该吃什么水果,有一套严密的规则,这要求源头直采、直发必须和时间赛跑。最开始,团队请当地人手工分拣和打包,但效率不高。后来,他们与专业公司合作进行流水线作业,解决了上述问题。

  食品安全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吴岸发的团队制定98项检测标准。“不打药不打蜡,这是我们的底线,也倒逼果农这么做。”吴岸发说。如果一批货出现了问题,就必须退掉。这项看似“有点狠”的措施,在销量的引导下,逐渐获得果农的认可。“产品只要一上架,每天都有订单。”吴岸发说。

  2020年,出于对品质的自信和消费者的信任,吴岸发推出“无理由售后”承诺。消费者只要反映果品不好,无需证明就可以得到赔偿或补货。品控小组一开始担心影响绩效考核而极力反对,但实践证明,在供应端做足工作以后,货品售后率依然维持在1%,远低于行业平均的3%。

  在需求端,除了靠质量和服务提高复购率,吴岸发还深谙流量的重要性。他紧跟形势、变换渠道,流量在哪里他就去哪里。微信朋友圈、公众号、小程序、短视频,他一一尝试。2023年4月,吴岸发通过互联网以宣带销,把大家都熟悉的增城丝苗米以“老广煲仔饭专用米”的线份。

  在自身获得成功后,吴岸发带动农民创收增收的初心仍未改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在广州设立湾区联络中心,让帮扶地区的农业企业人员来广州交流学习,毫无保留地将营销经验倾囊相授,将渠道资源无私对接,让农业企业深入了解大湾区的市场需求。

  “让农户笑起来,是我们的使命。”在朋友圈动态里,吴岸发这样写道。随着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公司运营进入良性循环,他坚信,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前途一片光明。“我们的品牌叫‘萤光兴农’,期待更多人加入,就像一只只萤火虫聚拢,一起为三农事业发光。”按照规划,接下来开拓生产自营基地、进军线下开店等他都有信心一一实现。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