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瓦店吊炉烧饼:非遗名录裡的市井烟火

最后编辑时间:2025-04-09 13:23:43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自2011年获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產名录以来,安徽省临泉县瓦店镇吊炉烧饼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亲民的价格和酥香的口感,詮释着“非遗既要活在名录裡,更要香在百姓舌尖上”的传承理念,成為当地饮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五块钱三个,实惠又管饱!”在瓦店镇的街头巷尾,吊炉烧饼是百姓早餐桌上的常客。金黄酥脆的烧饼配上一碗热腾腾的胡辣汤,是几代瓦店人共同的味觉记忆。不同於许多非遗技艺的“高门槛”,吊炉烧饼始终扎根市井,用最朴素的方式温暖着寻常百姓的日常。这种“非遗不离烟火气”的特质,也让其文化传承更具生命力。

  吊炉烧饼的制作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面点师傅侯超广介绍道:“老面发酵是灵魂,吊炉火候是关键。”从凌晨三点开始,和面、揉剂、摊饼、撒芝麻,再到将面饼贴入吊炉内壁,每一步都需精准拿捏。特制的双层吊炉以果木炭為燃料,上层旺火锁住面香,下层文火慢焙出酥脆,仅需十分鐘,麦香混合炭火气的烧饼便新鲜出炉。炉温把控全凭经验,这正是手工技艺难以被机器替代的魅力。

  刚出炉的吊炉烧饼形如满月,通体密布金黄“芝麻甲”,轻咬一口,外层酥脆作响,内裡绵软筋道。小麦的甘甜、芝麻的醇香与炭火的熏香在唇齿间交织,简朴中透着层次分明的惊艷。许多在外打拼的游子归乡时,总要特意绕道烧饼铺,用这口熟悉的味道熨帖乡愁。如今,镇上十余家烧饼铺每日可售出数千个,这门老手艺不仅传承着文化,更滋养着一方百姓的生计。

  目前,瓦店镇已啟动非遗保护计划,通过“老匠人带新徒”“美食文化节”等方式推动技艺传承。镇宣传办负责人李丹表示:“吊炉烧饼入选非遗不是终点,而是让传统手艺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生的起点。”未来,这道“舌尖上的非遗”将在守正创新中继续讲述属於乡土中国的温暖故事。(杨倩莹)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