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永信被查后大哥武校拆招牌、四弟职务被免83岁母闭门数布鞋

最后编辑时间:2025-08-02 14:56:17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一个人的命,有时候真就不是一个人的。它像一根藤,上面挂着一串瓜,一个烂了,整串都跟着坏。这话放在安徽颍上县的刘家人身上,再合适不过。

  事情得从那个当妈的说起。老太太叫胡昌荣,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人。2015年,她儿子释永信被人指指点点,说三道四,老太太站了出来。

  对着一堆人,她的话很实在:我儿子是出家人,没有妻女,十多岁就出家了,出家前也没娶过亲。那份护犊子的劲儿,就像老母鸡护着翅膀下的小鸡。

  那个时候,她儿子还是少林寺响当当的方丈。出息了,有钱了,也没忘了老家的爹娘。早些年,特地在老家县城里给二老买了套房子养老。

  那房子,是儿子的一片孝心,也是老两口后半辈子的依靠。这房子后来会成为老太太晚年里,看着最不是滋味的地方。

  2025年7月27日,一个通报告诉所有人,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还严重违反了佛教戒律。

  这消息就像个晴天霹雳,把刘家这片天给炸开一个大窟窿。老太太再也没法像当年那样,用几句实在话把儿子护在身后了。

  这事还得从头说。释永信,本不叫这个名。他叫刘应成,1965年生在安徽颍上县一个农家里,排行老三。爹叫刘殿爵,在水利局上班,妈就是胡昌荣。

  1981年,才16岁的刘应成,一个人跑到了河南登封,进了少林寺的大门。这一步,不仅改了自己的名字,也悄悄改了一家人的路。

  他有两个哥哥,一个弟弟,还有一个妹妹。大哥刘应保,留在了老家。二哥刘应来,性子闷,守着老娘过日子。小弟刘应飙,路子跟他三哥最像。

  妹妹的事,家里人护得紧,叫啥干啥的,外面没人晓得。这也是一种福气,离得远了,风吹过来的时候,才不会那么冷。

  大哥刘应保是个精明人。三弟那边把少林两个字叫响了,他就借着这风,在老家颍上县办起了少林武术学校,还开了宾馆和超市。

  靠着这块金字招牌,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乡里乡亲的,谁不给几分面子。车子房子,日子过得比村里大多数人强太多了。

  小弟刘应飙,更是直接走上了三哥的路。他也剃了头,进了佛门,法号释永胜。跟着三哥,他在少林寺里也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

  什么少林慈善福利基金会的秘书长,还有一堆书画院的名头。这些名头听着大,其实都是三哥那棵大树上,长出来的枝丫。

  兄弟几个,就二哥刘应来最不起眼。他没做啥大生意,也没进佛门。就安安分分在县城里,陪着老母亲胡昌荣,过着平常日子。

  最幸运的,或许是他们的父亲,刘殿爵。老爷子在2015年5月就走了,就在那场风波起来的两个月前。他没看到后来那些糟心事。

  这算不算是一种躲过去了的清静?他走的时候,儿子还是那个光宗耀祖的少林方丈。他心里头,应当还是骄傲的。

  那个时候的少林寺,被释永信弄得跟个大公司一样。一年挣的钱,说有十个亿。门票、香火、卖纪念品,路子多得很。

  在这个大摊子里,刘家的几个兄弟,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一个人的风光,成了全家人的靠山。但这靠山,底下是空的。

  中国佛教协会也发了通告,把释永信的戒牒给注销了。这意思就是,佛门里头,再没他这个人了。这对一个出家人来说,比啥都重。

  这下子,大哥刘应保的武校和生意咋办?那块少林的招牌,还能不能挂?没了这块招牌,他的生意就跟断了根的庄稼一样。

  小弟释永胜呢?他那些个职务,估计也都没了。三哥是天,天塌了,他这个站在地上的人,还能站得稳吗?相关部门已经开始查整个少林寺了。

  最让人揪心的,还是那个八十多岁的老母亲胡昌荣。当年她还能站出来替儿子说话,现在呢?白纸黑字的通告,让她还能说啥?

  守着儿子给买的房子,看着这个曾经让她无比骄傲的儿子,落到今天这个地步,老太太心里的苦,怕是比黄连还要苦上三分。

  这个家,曾经因为一个人,爬到了平常人家想都不敢想的高度。如今,也因为这个人,从高处重重地摔了下来。富贵如同一场梦,醒了,还是那间屋,那片地,只是人心,回不去了。

  网红小英要离婚了,丈夫爆料她一天花10万,不愿意分夫妻共同财产:“我和孩子只是她赚钱的流量”

(责任编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