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言传身教(yán chuán shēn jiào)到底是什么原因?

最后编辑时间:2023-11-15 14:16:45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另一方面,钱却越来越值钱了——房价下跌、猪肉价格下跌、汽车价格下跌,就连大闸蟹的价格都跌得厉害。

  CPI数据也能印证“钱越来越值钱”这一主观感受的正确性:自今年4月份以来,CPI同比增速就在0附近徘徊,7月份和最近的10月份,CPI同比增速甚至跌为负数。

  事实上,房价涨跌并不统计在CPI中,CPI数据就已经“凄惨如斯”,如果将疲软下跌的房价也统计进CPI中,可以预想,CPI数据将多么“难看”。

  费雪方程式是这样的:货币供应量M × 货币流通速度V = 各类商品价格加权平均数P × 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T。

  在较短的时间内,由于人口数量、消费习惯和经济增长水平基本维持不变,所以社会对于商品的交易数量T可以看成不变。

  那么,钱越来越值钱,代表各类商品价格加权平均数P下跌了,而货币供应量M又在连续大增(连续19个月同比两位数增长),这表明,货币流通速度V必然是大幅下降的。

  换句话说,之所以出现钱越发越多,钱却越来越值钱的“诡异”现象,是因为发出来的钱没有充分流通起来,堵在了某个地方,因而发生了流动性陷阱,导致货币流速大幅降低。

  具体机制是这样:央行通过再贷款、各种借贷便利(比如MLF、SLF)把钱“借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拿到钱后,将钱“发到”社会上,一般是两大途径:

  第一类,银行将钱通过“贷款”的方式,发给企业和个人,企业拿到钱后扩大经营、给员工发工资,个人贷到款后,买房买车各种买买买。

  第二类,银行拿钱去购买国债、地方债以及城投债,把钱发给财政部、地方政府以及城投公司(本质上也是发债借钱)。财政和城投拿到了钱,各种搞基建投资,把钱最终发给承包工程的企业、供应链上的公司,以及建筑工人。

  了解了这个机制,就能很容易明白,如果想要借钱的人“突然减少了”,那么银行就就没办法把通过借贷关系,把钱发到社会上,这样一来,从央行发出来的钱,就会有很大比例滞留在金融系统内空转了。

  数据能印证这一点,10月份社融规模只有1.85万亿,不及预期的1.9万亿,前值更是高达4.12万亿。

  生活感受也能说明这个问题——房价为啥有了明显下跌?根本原因就是愿意贷款买房的人,突然减少了。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