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非遗活态需年轻人传承创新

最后编辑时间:2023-11-14 14:05:44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解说】近日,为期三天的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在黄山市举行。此次大会以“一辈子一件事”为主题,邀请了全国各地150余个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现场展示展销350多位非遗传承人带来的1200多件(套)作品。

  【解说】20岁的朱营涛是黄山学院工艺美术系的在校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徽州竹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跟随徽州竹编省级非遗传承人俞日华学习竹编技艺,希望能把该传统技艺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知道。

  竹编这门(技艺)他需要的是耐力,还有耐心,一片竹子从采摘到破篾,它需要经过无数刀工和磨炼,才能变成细细的一条线或者是一块篾,所以我觉得耐心是很重要的,希望所有年轻人能够,知道有这么一项伟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

  【解说】来自湖南长沙的核雕技艺传承人马罗成从小在父辈的耳濡目染下,对核雕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今他从事核雕工作已有17年时间。他认为,非遗传承离不开年轻人,更离不开年轻人对于传统工艺的坚守与大胆创新。

  对于我们的年轻人来说,首先第一点要能够发自内心地一个喜欢。第二个的话就是要能够坚持下去。第三个的话就是在我们的这个传统的基础上面要进行改良,作品风格上面进行创新,创新更多符合我们年轻人审美的一些作品,我们的这种传统手艺才能发扬下去。

  【解说】游客孙琴琴在逛“非遗大集”的时候,现场拿起刻刀向马罗成“拜师学艺”,她表示,青年人在学习非遗的时候,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富自己的内心,并且让非遗的产品更加年轻化。

  就接触了这个核雕,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它能让你就是整个沉浸下来,然后能够做出一个自己的作品,其实也是挺好的,然后你了解到中国文化这种魅力,你就可以体验到,我们这种文化自信什么的,就可以让我们自己丰富自己的内心,也可以让我们这种非遗的产品更加的年轻化。

  【解说】孙琴琴认为,非遗并不一定要以非常传统的形式展现,青年一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接班人,在学好传统手艺的同时,可以融入一些现代的时尚元素,让非遗更年轻化、时尚化,不再遥不可及。

  年轻人在学习这个东西的时候,他其实可以让自己沉淀,你可以挑选一些你自己喜欢的,或者是你自己感兴趣的一些门类,去也做一个这种市场化的传承,不是说你非要成为这种传承的人,但是你可以成为传承人群之一,所以我认为现在年轻人,如果去接触这个市场的话,可以把我们的非产品更加的具有活力,而不是让人觉得好像是传统摆在那,其实是可以在我们生活中,融入现代生活的。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