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杜集区:深化校地共建让青年与基层双向奔赴

最后编辑时间:2024-12-08 14:53:44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团淮北市杜集区委积极探索校地共建新模式,以精准式结对、精细化共育、项目化实践,為青年搭建成长平台,引领青年学子参与社会实践,助力杜集高质量发展。

  精准式结对,搭建青年人才蓄水池。坚持就近原则。依托驻区高校,与淮北理工学院签订校地共建协议,选聘38名大学生兼任基层团组织副书记,制定《共青团杜集区委挂(兼)职干部管理办法(试行)》,同时,面向大学生招募“云小编”30余名,助力杜集共青团新媒体运营,进一步扩大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坚持问题导向。以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為契机,通过村(社区)提出问题需求,由高校大学生实践团队以揭榜挂帅形式参与实践﹔為解决段园镇葡萄种植和肉牛养殖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主动对接安徽科技学院,在段园镇建立肉牛科技小院、葡萄科技小院,招引研究生导师团队开展相关实验研究。

  精细化共育,助力青年人才成长。搭建成长平台。建立杜集大学生实践基地3个,為青年学子提供丰富的社会实践场地。打造杜集区青年人才公寓,為来杜青年人才提供免费的临时居所。建立杜集籍青年学子联盟,构建常态化在外青年联系体系,组织开展大学生“返家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制定《杜集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手册》。近年来,共征集政务实践岗位150余个,企业实践岗位30余个,制定详细实践考核标准,创新导师带徒制度,為每位实践大学生配备带教导师,提供全程指导和支持。

  促进就业创业。依托辖区电商基地,实施“青翼创”项目,為青年学子开展电商公益培训和创业指导,助力青年学子实现创业梦想。举办“智匯青春 创享未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留杜就业创业宣讲会、杜集共青团促就业培训会等,激发广大学子在杜集就业创业的热情。

  项目化实践,赋能高质量发展。聚焦乡村振兴。利用返乡大学生组织开展“红领巾学堂”,丰富辖区青少年假期生活﹔组织开展《寻访青年先锋》活动,挖掘一批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优秀青年典型。动员高校大学生担任杜集区“青年文旅推介官”,搭建网络媒体平台全方位推介杜集景点、人文歷史、美食体验等。充分发挥大学生专业优势,开展“普通话推广”“垃圾分类宣传”“美化乡村环境”等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聚焦文明实践。依托淮北理工学院支教社,开设“七彩周末”公益课堂、四点半课堂等志愿服务项目,為辖区留守儿童提供辅导作业和兴趣培养服务﹔推出“团团进企带岗”项目,构建校地、校企对接桥梁,帮助企业把技能型人才“牵上线”“领进门”,实现人才定向输送。(张明哲)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