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一句“我不过勤于耕作不问收获罢了”中国考古学界巨星陨落

最后编辑时间:2024-04-17 13:31:59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4月15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发布讣告,着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严文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4月14日20时1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严文明曾任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主任、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史前学与原史学联盟常务委员、德国考古研究院通讯院士等学术职务。2023年底,严文明获颁世界考古论坛终身成就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考古学家。

  也许是说不清的缘分,半个多世纪用考古回答中华文明起源的严文明,名字中就有“文明”二字。这是他的父亲取自《尚书·舜典》中的“浚哲文明”,寄托着“智慧卓越”的期盼。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讣告中称:严文明是北京大学考古学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设计者和领导者,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科体系的创建者,中国考古学科发展的引领者,中国考古学与文化遗产保护思想家,卓越的考古学教育家,为中国乃至世界的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是中国考古学界的一面旗帜。

  考古学授业于田野之间。几平方的考古坑尘封着的历史,恰是考古人的未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严文明曾介绍说,良渚考古发掘时,他在现场特别关注了玉琮上的“微雕”;对于良渚古城,严文明更评价其为“中华第一城”。他说:“这是我们探索文明起源非常重要的地方。”

  严文明曾对媒体表示:“这是一个国,原来我们以为是有一点文明的曙光,后面一看不对,这么一大套系统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能做成吗?所以它一定是有一个国家。”

  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以来,几代考古人前赴后继,探寻中华文明之源。1986年6月,严文明在一场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中国史前文化的“重瓣花朵”格局,中心位置在中原,好比花心。围绕中心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主体的文化区,就好比内圈的花瓣。在这一圈花瓣的外面还有很多文化区,从东南顺时针数起有闽台、粤桂、滇、藏、新疆、内蒙古、东北等,这些文化区好比是外圈的花瓣。花心与内圈花瓣、外圈花瓣共同构成中华文明的整体,既是统一的,又是多元的。

  “重瓣花朵”这个诗意的名字背后,是严文明对史前文化结构之美的理解。2004年正式启动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此理论为指导,一系列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实证了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

  “世界上其他几个古代文明全都断了,没有第二个国家像中国这样连续不断。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中华文化是多元的,所以它就有活力;因为中华文化又是有核心的,有统一的一面,所以就散不了。”

  向深处探寻,看得见考古的秘密;向远处眺望,听得到历史的跫音。几千年的历史在严文明口中,几句话的工夫就画出了一个完整的圆。

  2023年12月,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在上海开幕。论坛将“终身成就奖”授予严文明教授。这是世界考古论坛颁发的最高荣誉,专门表彰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名、学术造诣深厚、对考古学领域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学者。

  严文明为论坛亲笔题词表示:“感谢给我崇高的荣誉,我不过勤于耕作,不问收获罢了。祝世界考古论坛越办越好!”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宣布评选结果时表示,此举不仅是对他在推进考古学科发展上做出的杰出贡献的认可,更是对他不懈地向公众宣传考古学对于当代社会及人类共同未来重要性的肯定。

  “不为考古而考古”是严文明对自己几十年考古生涯的评价,正如他在八十岁生日时给自己写下的一首诗,最后几句是:“我本一书生,教书又育人。能力固然小,常怀济世情。潜心学考古,鉴古以观今。漫漫修远路,前途有光明!”(完)

(责任编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