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jǐ)眉(méi)弄(nòng)眼(yǎn)究竟什么原因?

最后编辑时间:2023-11-09 14:19:35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日前,记者从合肥市商务局获悉,今年1~9月合肥全市亿元税收楼宇达到44个,其中10亿元以上税收楼宇3个,分别为徽银大厦、建信大厦、新城国际B座。

  “楼宇经济”素有都市里的“垂直印钞机”“空中开发区”之称。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合肥已迈入特大城市行列,经济集约化发展趋势愈发明显。“楼宇经济”成为合肥市奋力“拼经济”的又一增长点。

  合肥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1~9月全市重点商务楼宇427个,入驻率82.22%,对比去年同期空置率下降4.3个百分点。入驻企业4.13万户,实现税收总额223亿元。仅1~9月,新增入驻楼宇企业2033户,其中“四上”等重点企业49户。

  今年以来,合肥市引导楼宇主题化、园区化、功能化发展,打造更多的创新楼宇、特色楼宇和亿元楼宇。1~9月,全市亿元税收楼宇达到44个,较去年年底新增24个。

  合肥市税收前三名的“楼王”分别是:位于滨湖新区云谷路的徽银大厦、位于庐阳区九狮桥街的建信大厦和政务区潜山路上的新城国际B座。今年前三季度,徽银大厦创造的税收已突破20亿元,建信大厦、新城国际B座今年创税也已超10亿元,华润大厦、蔚蓝商务港、置地中心、万科中心等创税过亿元。

  楼宇经济软实力和对外形象逐步提升,背后是合肥推进“产业进楼”,塑造集约发展新优势的体现。今年以来,合肥招大引强,做强产业经济,着力加大产业类项目入驻楼宇,对经济贡献度较高的楼宇给予政策奖励支持,打造金融服务类、科创信息类、文化创意类、现代物流类、电子商务类楼宇,打造“垂直的产业园区”。目前,入驻的产业类项目已达入驻楼宇企业的80%,带动了经济发展。

  “向上”的合肥,如何打造“空中聚宝盆”?该市还建立“区、街、楼”三级楼宇经济包保服务机制,强化机制引领,发挥部门合力;出台支持楼宇经济发展政策,制定优秀商务楼宇评定办法,鼓励支持楼宇运营主体充分发挥团队职能,对入驻企业提供市场准入、税务等方面管家式服务;加快完善餐饮、文娱等配套设施,打造楼宇精品示范工程。

  蜀山区作为合肥市主城区之一,区位优势明显,商业商务氛围浓厚。“目前,全区商务楼宇整体呈现以重点商圈为核心的集群式发展模式,主要有天鹅湖商务区、三里庵商圈和新南七商圈三大楼宇集群。”蜀山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蜀山区拥有金融、科创、跨境电商、环境等产业集聚度较高的特色楼宇16座。蜀山区通过改造、购置等方式,新增科创特色楼宇载体11.5万平方米。围绕中国科大老校区,改造建设科里科气科创驿站科大站;围绕科学岛,打造科里科气科创驿站科学岛站两个科创驿站已入驻50余个团队和企业,入驻率超90%。今年1~9月份,天鹅湖文化商务区重点楼宇营业收入270.8亿元,全口径税收总额34.7亿元。其中,税收“亿元楼”达到6座,新城国际B座全口径税收总额15.76亿元,成为蜀山区“纳税楼王”。

  包河区积极搭建楼宇信息平台,通过构建“包河经济大脑”平台楼宇板块,打造集楼宇信息、企业信息、招商信息于一体的楼宇大数据智慧系统,为楼宇高效运营管理提供平台支撑。

  庐阳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区正围绕楼宇经济谋划出台相关政策,计划通过政策支持,坚定楼宇运营主体发展信心,催生出更多高附加值产业集聚载体,以楼宇高质量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提速”。蜀山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通过政府引导、专业招商、特色集聚等方式,明确楼宇开发商、运营商及业主等各方职责,打造更多“科里科气”品牌载体。瞄准楼宇经济,合肥各区都在争相发力,楼宇经济正在大湖名城遍地开花。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