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女孩707分上北大一篇《感谢贫穷》道出贵子背后的心酸

最后编辑时间:2024-02-11 15:10:00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作者是高考707分,刚刚拿到了北大录取通知书的高考学子王心仪,寒门出贵子,这篇文章是她对成长历程的回顾,也是她考上北大的“人生秘籍”。

  只有读懂了她的心声,才能明白,如今的寒门贵子面临多少人生艰难。而在贫穷下,又有多少心酸无奈。

  兴奋的她让弟弟把通知书拍了好几遍,那天晚上,她翻来覆去睡不着觉。高考707分,北大录取,王心仪的激动可想而知。

  高考一结束,别的同学享受得来不易的假期和放松,王心仪收拾行李,在老师的好心介绍下去一家教育机构打工,挣钱补贴,也多一些经验。

  短暂的打工生涯,王心仪对这份工作充满了热情,和初三的孩子们打成一片:“以后如果我做老师,会少布置些作业。”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王心仪出生在河北衡水枣强县一个农村家庭,是三个孩子之中的姐姐,下面还有两个弟弟。

  为了生活,常年在外打工的爸爸缺席了大部分生活时光,体弱的妈妈在家里务农,上要照顾姥姥姥爷,平时种着家里两亩地,下要拉扯三个孩子。

  王心仪从小就帮妈妈一起做一些农活,照顾弟弟,照顾有时生病的母亲,分担家里的责任,小孩子的世界单纯懵懂,虽然家庭条件有限,她也从没有觉得哪里不好。

  贫穷,有时候意味着生与死的距离,虽然家里四处借债,凑钱给姥姥看病,姥姥还是在病痛折磨下撒手离开人世。一直到临走前,姥姥还在惦记着庄稼和牲畜。

  小小的王心仪在亲人的离世中揭开了贫穷的面纱。亲戚送来的旧衣服被同学嘲笑、交不起学校的伙食费、母亲无声无助的泪水、精打细算的局促生活……

  贫穷的家庭,面临的不止是物质上的匮乏。物质匮乏的背后意味着生活动荡不安、入不敷出的焦虑、对未来不敢寄予期望的无助……这一切,都能磨灭生活中的快乐和希望。

  高三这一年,为了北大专项招生项目,王心仪写下了后来在网上反响强烈的《感谢贫穷》,在其中,她说:“物质的匮乏不外乎带来两种结果,一个是精神的极度贫瘠,一个是精神的极度充盈。”

  寒门之子,在物质上无法和同龄人相比较,要跃上龙门,精神上的坚强韧性必不可少。而精神上的成长,往往离不开家庭的启蒙和个人的韧性。

  王心仪的妈妈是个特别的母亲。一方面,她从小就为几个孩子开蒙,教他们加减运算和声母韵母,重视教育。

  另一方面,她又开明得让人惊讶:只要孩子想学,她就愿意供,但孩子不想学,她也不勉强,哪怕读中专也能接受,认为不是所有人都一定要读大学。

  在这个贫穷的家庭,并没有“贫贱百事哀”的悲戚氛围,王心仪在妈妈的教导下接受了物质贫瘠的现实,没有让精神也困守其中。她乐观豁达,对同学友善,对生活达观,朝气蓬勃。

  在填报志愿时,王心仪选择了中文系,连招生老师都愣住了,这可是数学满分的女孩,老师问了一句:“确定吗?”王心仪坚定地回答:“确定”

  王心仪没有选择更热门的计算机、管理等专业。她跟随自己的爱好,意愿,做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而不是急急忙忙将前途变现。

  在物质的丰盛缺位时,在贫穷带来种种重压之时,王心仪却实现了精神上的充盈。而她的《感谢贫穷》,正是一封和过去告别信。

  在北大校园里,王心仪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梦想:2018年,大一上半学期,她就报名支教,在一个北京外来务工子女小学上课。

  2019年,当征兵的消息传来,根据政策大学生征兵可以保留两年学籍,王心仪又狠狠心动了,舅舅的军装,一直是她年幼时仰慕的目标。

  但这次选拔,因仰卧起坐一项不合格,她没有入选,2020年她坚持又一次报名,终于通过了全部测试,成功穿上了飒爽的军服。

  在辽宁舰上,王心仪多次排名第一,在专业比武中取得优异成绩,写了多篇宣传稿,随舰完成10余次演训任务。

  2022年9月,退伍返校后,她又继续在北大继续学业,并且在2023年成功保研北大。她的人生,正扬帆起航。

  苦难和贫穷自有其面目,不值得追求和歌颂,但在苦难里,人类仍能保有最小的选择权:如何看待自己、如何成全自己。

(责任编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