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陷入激战军长、副军长都受伤了参谋长却在和老婆睡觉

最后编辑时间:2023-10-14 13:12:26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在红军长征中,红二十五军曾遭遇强敌陷入苦战。激战中,军长程子华受伤被打断手指,副军长徐海东头部中弹重伤昏迷,团以上干部全部负伤。但战况如此紧急,军参谋长却毫发无损,原因竟然是他正在做一件非常荒唐的事。

  福建事变平定后,十九路军的四个师(49、60、61和78)投降了蒋介石,其中营以上军官绝大多数都被替换成黄埔生,曾任第10师28旅少将旅长的陈沛被任命为第60师中将师长。陈沛能升任师长,靠的主要还是黄埔一期的老资格和广东老乡的身份,战功上他并未有任何突出之处,甚至都没怎么和红军交过手。

  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近3000人撤出鄂豫皖苏区,经豫西向西转移,有进入陕西省的趋势,蒋介石急调当时正驻扎在开封、郑州的第60师前去堵截。为追剿红军方便,此时的第60师已调整为“剿匪师”编制,其特点是不携带师属野炮营,裁撤了多余的旅部指挥机关,全师辖第355、357和360三个步兵团和一个编制不固定的便衣搜索队。

  1934年11月24日,第60师全师乘火车抵达河南省灵宝县火车站,在得知红二十五军已抵达鲁山县后,全师急行军两昼夜至河南省卢氏县东南的朱阳关,准备在此以逸待劳截击红军。不过红二十五军手枪团也侦察到了对方的部署,军首长找到当地一个货郎小贩,沿着一条“七十二道文峪河,二十五里脚不干”的深山峡谷,成功绕过第60师的在朱阳关的防线。

  随后红二十五军穿过鄂陕两省交界的铁锁关,进入陕南,又在陕西省雒南县(今洛南县)三要司击溃陕军一部,俘敌一个营,最后于12月9日在雒南县庾家河乡(今丹凤县庾岭镇)宿营。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省委的几个成员一开始在聊天,聊着聊着,就聊成了第十八次省委常委会议,毕竟之前的一个月,红二十五军一直在战斗,还没有时间开个会。

  再说陈沛得到卢氏县长的通报,才得知红二十五军已经走远,忙手忙脚乱地下令追击。其先头部队第355团走到离庾家河十公里的地方后,团长邱登原(黄埔四期)怕遭到红军伏击,便借口说肚子饿了要吃饭,等吃饱再去追红军,结果这一弄就是两个小时。这时正好已经夕阳西下,邱登原正好理所当然停下来宿营。

  次日陈沛率师主力赶到,了解情况后觉得邱登原这个胆小鬼不适合做前锋,便另派梁仲江(黄埔五期)率第360团走在前面。第360团走了一会,走到距庾家河六公里的地方时,遇到当地一个老百姓,梁仲江问他庾家河有没有红军,老百姓说:“有啊,昨晚到的,住得满大街都是。”梁仲江得知消息,一面派人火速去通知师部,一面下令各连营长准备战斗。

  再说红二十五军在庾家河东北方向山坳口的破庙里,有一个外围排哨,军首长见会议已经开起来了,担心排哨兵力不足,赶紧派手枪团去增援。果然,由于负责放哨的红223团7连某排过于疲劳,没有及时发现正在山上隐蔽前进的蒋军第360团1营的尖兵,差点被他们全部摸掉,幸好手枪团的战士及时赶到,一经接触便迅速投入战斗。

  远处的枪声惊动了还在开会的军首长,省委会议迅速中止,徐海东提枪带领红223团冲出屋子,直奔向庾家河以北3公里处的山坳口。庾家河镇位于三面大山包围的山沟里,这个山坳口是从北面进入庾家河的必经之路,如果来犯之敌占领了这里,那红二十五军有被压在山沟里全军覆没的危险。

  三、红军抢占有利地形,徐海东火线团刚冲到山坳口,就与蒋军第360团1营营长李道泰(黄埔五期)的部队打了个照面,双方二话不说直接开打。军部司号长程玉林冲到破庙背后,抡起手榴弹一颗一颗砸向敌军,把蒋军士兵们的帽子都炸得飞了起来,这些都是在之前的三要司战斗中缴获的陕造木柄手榴弹。

  两个在教导队任教官、入伍才不到半年的前东北军士兵也打得非常勇敢,他们一个端着轻机枪猛射,一个连续丢手榴弹,其娴熟的作战技术使得他们也成为敌人的首要攻击目标,最后在蒋军的集中射击下纷纷牺牲。最后徐海东及红223团以极大的伤亡代价总算将这股敌人压了下去,徐海东本人也在战斗中被子弹击穿右下颏,当场血流如注被担架队抬下火线。

  眼看战斗已经打响,李道泰边打边派传令兵通知后面的团部。12月10日中午十二点半,梁仲江带领团部和另外两个营抵达龙骨岩一带,只见当地老百姓都扶老携幼纷纷四散而逃。梁仲江用望远镜向西望去,只见山坳口的阵地已被红军控制,其后续部队正在源源不断跟进,漫山遍野摇旗呐喊,非常热闹。

  梁仲江所看见的红军后续部队正是由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带领的红224、225团,他们兵分两路爬上山坳口左右两侧高地,来掩护红223团的阵地。山地战经验丰富的第360团2营官兵不等长官下令,也自发冲上两侧高地,但被红军用刺刀和手榴弹赶了下去。

  1934年12月10日下午四点半,陈沛带领第60师的另两个团终于赶到战场附近,此时第360团与红二十五军已鏖战近四个小时,山坳口及其两侧高地阵地依然牢牢掌握在红军手中。陈沛下令以师属迫击炮轰击红军阵地,造成红军多人伤亡,红二十五军军长程子华也在用望眼镜观察战况时被一颗子弹击伤双手,三根手指被打断。

  为了消除蒋军迫击炮的威胁,吴焕先命左右两翼部队出击,试图击溃蒋军,陈沛亦命第355、357两团从左右两翼进行反突击。双方反复冲杀20多次,伤亡都不小,红军营以上干部除了吴焕先、戴季英和张绍东外,都挂了彩,红224团团长叶光宏在与敌人拼刺刀时,一条腿被当场砍断,仍坚持指挥战斗。

  打到下午六点,天色已经昏暗,又下起雨雪,双方自动停战。事后双方都声称,是对方先撤出战场,比如红二十五军军长程子华在回忆录中提到“敌向卢氏县退去”、红225团1营政委刘震在回忆录中提到“将敌人打垮”,但第360团中校政训员刘暮光在《在豫西卢氏县堵截红军》一文中提到“到黄昏时,红军自动撤走,第360团也不敢再前进”,《陆军第六十师余家河之役战斗详报》中亦提到“午后六时,(红军)向南头山以西败窜”。

  此战红二十五军打垮第60师的说法应当是有待商榷的,只是因为下午六点以后的恶劣天气,才使双方都停止了战斗,蒋军这边固守阵地准备明日再战,红军这边则是利用天气掩护,迅速携带伤员转移,其中15名伤势较重的则安置在当地老乡家里。红二十五军副军长徐海东战后整整昏迷了四天,直到第五天才醒来,原本泪流满面的吴焕先看了,脸上终于露出笑容。

  红二十五军和第60师这两支部队,均装备有大量自动火器,弹药也都十分充足,这也是红二十五军能与敌人进行硬碰硬而不落下风的原因之一。虽然战斗之初第60师略微占了先机,但由于其兵力没能集中,一开始只有一个营,结果反而被动作迅猛的红军夺得战场主动权。战后红二十五军又及时转移,显示了其指挥官极其灵活的战场指挥能力。

  反观第60师,虽然其总兵力至少是红二十五军的两到三倍,但却未能夺取红军阵地,入夜后居然停止进攻,次日也未能积极追击,究其实质,自然和师长陈沛的自保心理有关,如果让部队损失太大或是不小心吃了败仗,他好不容易得到的师长之位自然难保。如此消极保守的带兵方式,陈沛自然难成名将,更别提与吴焕先、徐海东等红军一流将领相提并论。

  战后为方便开展地方工作,红224团被撤编,余部分别补入红223、225团。因为红二十五军已经离开河南,河南省主席刘峙给陈沛发电称“匪既已西窜,即由陕友军负责追剿”,第60师因此撤回朱阳关待命,结果间接促成红二十五军在陕南境内得以休整并发展壮大。

  庾家河战斗的胜利,是红二十五军在极其危急困难的情况下,全体指战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用生命和鲜血强攻硬拼换来的。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红二十五军团以上干部全部负伤,只有一人例外,那就是军参谋长戴季英,他没有受伤的原因很简单,前方恶战如此激烈,他却在和老婆睡觉,自然毫发无伤。对于这种行为,军政委吴焕先自然怒不可遏,戴季英因此被批斗了一个月之久,也让他从此怀恨在心。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