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追光】回顾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最后编辑时间:2024-11-20 08:27:04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阅读量: 未知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党的历史也揭开了新的篇章。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大革命遭到了局部的严重失败。此后,全国形成了三个政权,即原来的北洋军阀政府,上海、南京的蒋介石反革命政权和武汉国民政府。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尖锐激烈的斗争,需要中国共产党对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并采取果断行动,才能挽救革命。

  出席大会的代表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毛泽东、任弼时、刘少奇、张国焘、张太雷、李维汉、陈延年、方志敏、向警予、蔡畅等80多人,代表着5790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罗易、鲍罗廷、维经斯基等出席了大会。

  陈独秀代表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政治与组织的报告》,涉及中国各阶级、土地、无产阶级领导权、军事、国共两党关系等11个问题。报告既没有正确总结经验教训,又没有提出挽救时局的方针政策,反而为过去的错误进行辩护,继续提出一些错误主张。

  代表们对陈独秀的错误进行了批评。会前,瞿秋白针对陈独秀、彭述之等的机会主义理论和政策,写成了《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一书,着重论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问题。会上他把该书发给大家,并作了系统发言。

  针对陈独秀报告关于统一战线上的错误,蔡和森在发言中指出:中国小资产阶级政党(国民党)过去之弱点及现在动摇,说明能领导革命到底并取得胜利的只有无产阶级政党。毛泽东批评了陈独秀在对待农民问题上的错误,主张把农民组织和武装起来,迅速加强农民的斗争。

  大会还通过了《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议决案》《土地问题议决案》等,选出了由31名正式委员和14名候补委员组成的党的中央委员会。随后大会第一次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由正式委员7人、候补委员3人组成。

  会场内,是关于革命方向的激烈讨论;会场外,是血雨腥风的斗争考验。中共五大开幕次日(4月28日),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李大钊在北京英勇就义。

  中共五大虽然提出了一系列指导中国革命的正确原则,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但处于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未能在这次大会上提出挽救革命的具体办法与有效措施,因此难以承担起挽救革命的任务。

(责任编辑:管理)

随机内容